English

《风雨同仁堂》为何能演出百场

1999-10-21 来源:光明日报 艾莉 我有话说

近年来,京城京剧院总是老戏老演、老演老戏,寥寥几出新戏往往演过即收。而最近,北京京剧院获中国京剧节金奖的新戏《风雨同仁堂》却演出超百场,收入过百万,创下了近年来京城京剧新戏演出场次及收入之最,成为京剧界的一件盛事。

《风雨同仁堂》为何能取得这样的佳绩?文艺评论家康式昭认为,该剧的成功首先在于选材准确。它选取乐徐氏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面对洋人和朝廷的双重压力,重建同仁堂,坚持为百姓制药,并保证药品质量这一段历史,颂扬了爱国主义和敬业精神,并具有浓厚的京味。同仁堂集团党委书记田大方说,他们多次组织职工观看此剧,大家都牢记剧中所表现的“炮制虽繁,必不敢省人工;品味虽贵,必不敢减物力”的同仁堂古训,狠抓产品质量。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戴英禄在肯定该剧艺术成就外,还对决策者的市场意识大加赞赏,认为这是使京剧从越演越赔的恶性循环走向以戏养戏、以戏养团的良性循环的希望所在。

该剧先后五易其稿,中间还来了个演员大换班,意在以最佳的演出阵容赢得观众和市场,院长王玉珍把这归功于改革调动了创作人员的积极性。三位编剧蓝荫海、张永和和王新纪合作默契,锲而不舍,精益求精。剧组打破各个演出团之间的界限,从全院选演员,谁好谁上,先后换了许多演员,满台无论主角、配角,都挑出最佳人选。让人欣慰的是,被换下的演员毫无怨言,被换上的李崇善、叶金援等名角也不端架子。主演赵葆秀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团结协作的好集体。她说,《风》剧在大兴县排练,每天早8点准时开始排戏,没有一个迟到。扮演大查柜的李崇善,以前都是演主角,此次演配角,顶住了许多闲言碎语,认真地配戏;作曲家陆松龄吃着降压药谱唱腔;演八爷的刘建元,母亲病危、去世,他都没影响全剧排练。因而,《风雨同仁堂》是全体演职人员团结协作的敬业精神的结晶。

《风雨同仁堂》的成功,还在于它很好地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,以较高的艺术质量赢得了新老戏迷。年轻人喜爱它节奏快,故事性强,且全剧念京白,比较好懂。老戏迷认为它仍是老唱腔,京味浓,比较耐听。中国戏曲学院音乐专家孙松林说,程砚秋先生曾说过,一出戏的唱腔要“又熟悉,又新鲜,又好听,又好学”,《风雨同仁堂》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。他认为新编京剧要成功,唱腔是很重要的方面。

《风雨同仁堂》至今已获得了多项荣誉:中国京剧节金奖、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、文华新剧目奖。但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吴江却提出了高要求,《四郎探母》估计演出上万场了,《风》剧还要千锤百炼。市文化局局长张和平则希望该剧向第二个演出百场进军。人们期待这出戏能成为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